返回上级
首页

切开重睑术

作者:赵珮  更新时间:2012-11-21 11:30:45

词条目录

  • 1.什么是切开重睑术
  • 2.切开重睑术的等级
  • 3.常见的重睑类型
  • 4.切开重睑术的手术方法
  • 5.切开重睑术的优点
  • 6.切开重睑术的适应人群
  • 7.切开重睑术的禁忌症
  • 8.切开重睑术术后护理
  • 9.切开重睑术价格
  • 10.切开重睑术效果对比图
  • 11.切开重睑术整形专家
  • 12.切开重睑术整形医院
  • 13.切开重睑术近义词
  • 14.切开重睑术标签
  • 1. 什么是切开重睑术

    切开重睑术切开重睑术

    切开重睑术操作简单,主要是在上眼睑部位做一个手术切口,将多余的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以及皮肤一起切除,最后缝合即可形成自然的双眼皮了。由于切口隐蔽在上眼睑的褶皱处,所以恢复后几乎看不出任何的痕迹,非常自然美观。

    切开重睑术对年纪稍大,皮肤松弛、皱纹多或眼睑脂肪膨出的人还可切除少量皮肤和一部分眼睑部分的脂肪,以减轻上睑松弛、臃肿的症状。

    2. 切开重睑术的等级

    根据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19号)——《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二条有关规定,切开重睑术是《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中医疗美容外科的一级项目。

    可实施一级项目切开重睑术的正规医疗机构

    (1)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一级综合医院和门诊部。

    (2)设有医疗美容科的诊所。

    (3)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二级综合医院。

    (4)设有麻醉科及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门诊部。

    (5)医疗美容医院。

    (6)三级整形外科医院。

    (7)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三级综合医院。

    3. 常见的重睑类型

    1、平行型:上睑皮肤皱纹皱褶与眼睑平行一致,内、中、外侧宽度大致相同。

    2、开扇型:为上睑皮肤皱褶自内眦或靠近内眦处开始,向外逐渐离开睑缘,由窄变宽,如同打开的折扇。

    3、内窄外宽平行型:从内眦开始以后,逐渐向外与眼睑平行伸展,该眼型具有平形型和开扇型的双重优点。

    4、新月型:重睑皱襞在两端靠近内、外眦,中间离开睑缘较远,呈新月状。

    4. 切开重睑术的手术方法

    可分为全程切开、部分小切口法、韩式三点定位双眼皮法。通过事先设计好的重睑线进行上睑皮肤的切开,分离眼轮匝肌暴露睑板,剪去一窄条眼轮匝肌和多余皮下组织。如果脂肪过多则打开眶隔,压迫眼睑使脂肪突出,并予适量切除,然后让脂肪退回眶隔,电凝止血。最后将眼睑切口上缘缝合到睑板上缘的上睑提肌腱膜上。

    5. 切开重睑术的优点

    1、重睑术个性化:根据爱美者的要求,结合爱美者眼睛外形的客观条件、性别、年龄、职业等,唯美设计,充分按照眼睑的动静态美感的要求,提高手术的美学效果。

    2、重睑术自然眼皮结构:几乎等同于天然双眼皮的生理结构,真实、自然,切开法重睑术形成的双眼皮能持久保留。

    3、无痕重睑术:手术采用最先进的微创技术,打破传统,术后无痕,倾心塑造面部和谐美。

    6. 切开重睑术的适应人群

    适用于眼皮松弛下垂、脂肪较多者。术后可减轻上睑松弛、臃肿的症状。

    7. 切开重睑术的禁忌症

    1、精神不正常或心理障碍,对自身眼睑条件缺乏认定,而一味追求不切合实际的重睑形态者;

    2、有出血倾向性疾病和高血压症,以及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活动性和进行性疾病的患者;

    3、面瘫导致睑裂闭合不全者;

    4、各种原因导致眼球过突者。

    8. 切开重睑术术后护理

    1、局部用抗生素眼药,口服或肌肉注射抗生素7天;

    2、保证手术部位清洁,术后7天之内尽量避免手术部位沾水,如果伤口上有血痂或分泌物,可用无菌盐水或医用酒精擦拭;

    3、为防止伤口出血、淤血或血肿,可在手术2天后对局部伤口用冰袋冷敷,但压力不宜大,以免损伤眼睛。术后一旦发生出血不止和严重血肿,应及时到医院复诊;

    4、饮食上要多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同时多吃水果和新鲜蔬菜,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

    5、严格遵守医生嘱咐服药及复诊。

    9. 切开重睑术价格

    10. 切开重睑术效果对比图

    11. 切开重睑术整形专家

    12. 切开重睑术整形医院

    13. 切开重睑术近义词

    14. 切开重睑术标签

    导航 24小时在线客服 TOP

    客服咨询热线: 400-168-5008

    无忧爱美® (www.51aimei.com)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依据